带暗室的宿舍

  王国平/江苏

  “八一”前夕,我那蛰伏心底的军旅情结又悄然抬头,眼前浮现着40多年前的军旅生活镜头,从心底里再次发出 “不当兵后悔一辈子,军营生活是人生一笔宝贵财富”的呼喊。

  我的军旅生活似乎很简单,没有战火纷飞的生死考验,没有刀光剑影的沙场刺激,也没有令人胆颤的“魔鬼训练”,只是一名“握笔杆的军人”。但这丝毫没影响我对绿色军营的依恋,对那段火热的新闻生活魂牵梦萦。

  1976年春,我穿上戒装本应上舰艇遨游大海,守卫祖国海疆,却被部队政治部抽调去搞新闻报道工作,一头扎进了文字的海洋。我的宿舍兼办公室是在一间带有暗室的房子里。所谓暗室就是用木板在墙角隔了一个4平方米的箱式房子,主要是为冲洗新闻照片所用。我住在靠近窗子边,环境还可以。从起,我在这间带暗室的宿舍里生活了几年,练就了一点新闻写作“童子功”,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很多新闻稿件,也留下了几件记忆犹新的往事。

  暗室内“火花”。起初,对选调我来搞新闻很讶然,后来知道源于在新兵连出版报与发言稿得到了政治机关“赏识”,所以才破格把我由陆军水兵改为机关兵。自然“天降大任”与我,只有苦学勤练,我夜以继日翻阅历年用稿剪贴簿,从中寻找本部队的报道路数与风格,潜心研究有关报社发的内部通讯,学习人家的写作技巧。同时,拜老乡老新闻陈科长为师,多次请他斧正润色稿件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3个多月后我撰写的《斥“法家爱民”论》近2OOO字的文章与柳副政委的《江青的不治之症》一文同时登在《浙江日报》某日第三版上,在政治部机关引起强烈反响。有人称赞,有人质疑,也有人担心,的确报社在版面安排上没考虑到“官场潜规则”,不应该把我的文章放在首长前面,也许耿直的编辑不吃那一套。担心是多余的,首长对我写的稿件很鼓励,还赠送给我一盒上好茶叶。陈科长风趣的说:“谁说房内有暗室就不能发光呢?我们希望暗室之光越来越亮”。

  这篇“大块头”的文章是我在省级报刊上的处女作,从起我的新闻报道工作步入了新的通道,暗室之光不断闪烁。

  海霞精神激励。浙南海域,碧波万顷,一望无际,风光旎的洞头岛上有一个英雄女民兵连,作家黎汝青以女民兵生活创作了长篇小说《海岛女民兵》,后又根据原著改编拍摄了《海霞》电影,风靡全国。我多次去女子民兵连采访,了解驻军与女民兵联防的动人事迹。一次,我采访回到带有暗室的宿舍,整理采访笔记时总是理不清完整思路来,觉得素材仍然缺少,有些情节不细致,不生动,要想写出好稿件只有关门造车,“暗箱操作”。怎么办呢?想了再三,决定还是再去女子连采访,挖掘出闪光的情节,捕捉到精彩生动的语言。果然不错,在我又一次到女民兵训练的海滩上,到她们的家里,倾听相关人的介绍,我满载而归,在那间带有暗室的宿舍里,一气呵成,写了3OOO多字长篇通讯,题目为《海霞满天传佳话》,发表在《人民前线》报、《东海民兵》杂志与《浙江日报》上,浙江电台和福建前线广播电台也及时播报,在军内外引起很好的反响。海霞精神中最宝贵之一,就是敬业勤业,一丝不苟,追求卓越,这种精神使我在新闻报道工作中受到很大启发,先后发表与女民兵连有关的新闻稿件一百多篇,篇篇都杜绝了“暗箱操作”。

  黄编辑午休。我的宿舍虽有暗室显得不规则,内务比起一线连队官兵还差得很远,被子就随意的叠了叠,形不成有棱有角的“豆腐块”样子,但还算整洁。一年秋天,《东海民兵》杂志社编辑黄友若先生专程从南京来到洞头部队,就我采写的长篇通讯进行再深入采访,重新组稿。白天,我陪黄编辑翻山头,爬悬崖,坐渔船,下山岙走访当地军民。晚上,在部队招待所挑灯夜战,整理采访笔记。黄编辑年纪较大,是上海崇明人,他生活上不讲究,但对文字工作十分考究,每出手多是精品,在军区范围内新闻同行中颇有好评。

  初稿送至我宿舍隔壁的政治处领导审定后,黄编辑让我抓紧时间誊抄一遍,他不愿回招待所,执意要在我床上午休一会,同时陪着我抄稿件。当时我好为难,我这个宿舍不够完整(因为角上有一暗室,光线也就不是很好),桌上也散落很多稿纸、书籍,看起来有点乱,再三请求他去招待所休息,可结果还是“主随客便”。大约2个小时,我把稿件抄好了,黄编辑也醒了,他很幽默地说,带暗室的房很幽静,容易让人做好梦啊。是的,在黄编辑的直接指导、编写下,《来自洞头岛的报告》一文被多家报刊采用,获得《东海民兵》年度大奖。

  书记出“题目”。我宿舍斜对面是王书记的寝室,他为人坦荡磊落,心地善良,敢于直言,平时只要有空隙,他就会到我的宿舍来谈天说地,甚至大胆的抨击一些不公不平之事,有时也会说一些“新闻”。一次,王书记说到一位姓张的排长照顾双目失明未婚妻的事情,让我迅速去采访报道。第二天,我寻找到了排长张宏才,采访了他的模范事迹,我感动不已。

  夜深人静,我展开思路,写了一篇题为《在爱情的试卷面前》的报告文学,共6OOO多字,反映了新时代军人的高尚情操。这篇稿件被《人民前线》报、浙江电台、福建前线广播电台、温洲电台采用,《浙南日报》(温州日报前身)在头版头条,以大通栏标题予以刊登,并配发编者按。电影组还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在连队巡回播放,弘扬了正气,激励了官兵斗志。

  “违规”的小聚会。在政治部报道组我与刘干事(后到人民前线报社任社长,少将)宿舍门挨门,到了“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”大队部,我们俩共处一室。一次,我借到南京报社送稿的机会回了一趟老家,带来了一些土特产,正准备与老刘分享时,印青、老阮不请而至(印后为总政歌舞团长、大作曲家,阮后为解放军报记者),于是我们4人边品尝土特产,边用茶杯、涮牙缸倒上了洋河大曲酒。那扑鼻的酒香让我陶醉,那热议的歌曲与新闻话题更让我如醍醐灌顶。欢声、笑声交织在一起,酒香菜香飘荡满屋,高兴处还有人拍桌击掌,但我很担心,因为这时仍为上班时间段,又是在严肃的“大队部”里,他们都是“有资格的官”,我说什么也不能越轨,于是常以打开水的名义溜出房间“侦察”,提醒他们有所节制。好在天色渐晚,很快就到下班时间了,大家的兴致越来越高,更加放开喝酒畅聊……

  这件事虽然过去40多年了,但只要回忆起来仍觉得有滋有味,前几年刘将军与我通话时还记得那次有意义的“违规小聚”,令我很感动。

  作者简介:曾在部队、政府机关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多年,在各级报刊发表新闻、通讯、报告文学、散文随笔近千篇,多次获奖。

  【赠言寄语】一看题目以为是悬疑文,哈哈,拜读后发现了不一样的军旅生活,嘿嘿,点赞,膜拜大佬,对军人一直都很崇拜,他们的形象在我心里很伟大嗷

支付宝转账赞助
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
微信转账赞助

微信扫一扫赞助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