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叛亲离拼音:zhòng pàn qīn lí
众叛亲离的故事
【众叛亲离成语释义】比喻群众反对,亲信离去,处境十分孤立。叛,背叛; 离:离开。
【众叛亲离典故出处】《左传•隐公四年》。
【众叛亲离成语故事】公元前719年,卫国公子州吁,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卫桓公, 做了国君。他为了转移国内人民的不满,就对邻近的郑国发动进攻。
鲁国的国君隐公知道这些事后,就问他的大夫众仲说:
“州吁这样干能长久得了吗?”
众仲回答说:
“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;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”
意思是说:州吁倚仗着他的武力,到处兴风作乱,人民不会拥护他的;他对人残酷无情,杀害贤良,使自己很孤立。这样一来,人民反对他,亲信的人也会逐渐地离开他,这哪有什么成事的希望啊!
结果,州吁篡位不到一年,就被卫国的老臣石碏联络陈国杀死了。
根据这个故事,后来人们引出“众叛亲离”这个成语。
支付宝转账赞助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微信转账赞助
微信扫一扫赞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