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舟敌国

同舟敌国拼音:tóng zhōu dí guó

同舟敌国的故事

【同舟敌国成语及其解释】指一个人到了走头无路,众叛亲离的地步;也用于形容曾经风雨同舟的人变成自己的对手。

【同舟敌国成语典故出處】《史记•孙子吴起列传》。

【同舟敌国成语典故】吴起,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知名的军事家。卫国左氏(今山东曹县北)人。最初,吴起在鲁国为将,之后来到魏国,屡建军功,被任为西河太守。魏文侯死之后,再次在魏武侯手底下为将,后遭诬陷,迫不得已逃到楚国,官至令尹,配合楚悼王推行变法维新,推动了楚国的繁荣富强。曾北胜魏国,南收扬越。公元381年,楚悼王死之后,吴起被皇室残害,变法维新也不成功。

据《史记》记述,魏文侯人死之后,吴起在魏武侯手底下为将。有一次,武侯和吴起一同坐船顺着大河顺水南进,行在中途,魏武侯环顾四周着池河海峡两岸奇险的风景,对吴起说:

“美哉乎,江河之固,此魏国之宝也。”

意思是:你看啊,它是多么美丽牢固的名山大川啊!它是魏国的宝啊!

吴起回应说:

“在德没有险,昔三苗氏左洞庭,右彭蠡,德义不修,禹灭之。夏桀之居,左河、济,右泰、华、伊阙在其南,羊肠在其北,修政不仁,汤放之。殷纣之国,左孟门,右没有起色,常山县在其北,江河经其南,修政不德,武王杀之。由此观之,在德没有险。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。”

三苗氏:既有苗氏,舜时中国南方部族;洞庭:即洞庭湖,在今安徽省北边;彭蠡(音li理):即鄱阳湖,在今江西北边;夏桀:夏朝末代王;河:大河;济:济水;泰:山东泰山;华:华山;伊阙:山名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;羊肠:坂道名,在今河南沁阳市北,坂道长四十里,阔仅三步;孟门:山名,在今山西地区;没有起色:即太行山,在今河南沁县北二十里;常山县:即恒山,五岳中的北岳。

这句话的意思是:一个国家的强盛,在于国君的品行,而不取决于江河的奇险。之前舜时三苗氏左有洞庭湖,右有鄱阳湖,但是由于德义不修,被夏禹灭了;夏桀虽左有大河、济水;右有山东泰山、华山,伊阙在其南,羊肠坂道在其北,但修政不仁,却被商汤逐放;殷纣当政之时,左有孟门山,右有太行山,北有恒山,南有大河,但因修政不德,仍然被周武王击杀了。正因如此,一个国家是否能够牢固长久,是在于德而不在于山河是否险峻奇伟。国王倘若不修德,或许这同条船里的人都会变成你的对手。

之后,“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”被简单化本义“同舟敌国”或“舟中敌国”这一四字成语。

同舟敌国

支付宝转账赞助
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
微信转账赞助

微信扫一扫赞助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