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无鸡鸣的故事
【千里无鸡鸣成语释义】比喻非正义的战争,杀人盈野,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严重的灾难;也用来比喻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的荒凉景象。
【千里无鸡鸣典故出处】汉末曹操《蒿里行》诗。
【千里无鸡鸣成语故事】曹操,字孟德,汉末沛国谯(今安徽亳县)人。他是为人们所熟悉的古代很有作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和文学家。曹操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,坚持统一,反对分裂割据,经过大半生的浴血奋战,终于逐个地打败了北方的割据势力,最后完成了北方的统一,形成了与吴、蜀相对峙 的三画鼎立的局面,并为日后晋王朝的进一步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。与此同时,在他的打击豪强、广行屯田等政策的实施下,对当时中原地区的经济发 展起了促进作用。所以,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:“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,至少是一个英雄。”
曹操生平“雅爱诗章”,在文学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。他的诗歌突出地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,对豪门地主的批判,抒发了他统一中国的雄心壮 志。格调清新、慷慨悲壮。曹操的文章也一改东汉以来的典雅繁缚,而以 ,清峻通说”著称。所以,鲁迅先生又称他是一个“改造文章的祖师”…
曹操的《蒿里行》这首诗,是用了汉代民歌的形式,反映了当时的一场 重大的政治斗争。东汉末年,大军阀、陇西豪强地主武装集团的头子董卓篡 夺了汉王朝的军政大权。关东各地军阀,推举袁绍为盟主,联合起来讨伐董 卓。曹操也参加了讨董联军。但各路军阀各怀异心,钩心斗角,争权夺利,根本无意讨董,结果导致连年的相互混战。曹操便写了这首诗,批判这种不团结的现象,指出连年的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。全诗共十六句,前半部着重揭露军阀是各怀异心来参加讨伐董卓的战争,他们大搞争权夺利的活动;后半部谴责了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。诗的最后四句是:
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
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。.
生民:老百姓;遗:留下;之:代词,这些。
这几句诗的大意是:在军阀混战中人死得遍野都是白骨而无人过问,千 里焦土荒无人烟,听不见鸡鸣。老百姓一百人里死的只剩下个把人,想起这些来真让人悲痛万分。
支付宝转账赞助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微信转账赞助
微信扫一扫赞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