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楼大厦,车水马龙。日子快的就像流水的速度,有型却抓不住。每天水龙头里的水哗啦啦流出来,流进水壶,流进锅里,流入下水道里,总之方便又方便。可是无形中也浪费了不少的水,流水洗脸,洗菜,洗碗。流水……哗啦啦的让我想起了关于那些年。
在我很小的时候,家里吃水特别困难,庄稼有个好收成全是靠老天爷下雨,牛羊喝水是全靠沟里的泉眼,还有下雨时流到水窖里的水。那些年人吃的水也全是来自沟里唯一的那一眼山泉,用的水也全是地窖的水。
那些年,在我们很小的时候,我与妹妹提着桶,拉着棒,去沟里抬水,路很难走,大人们走的多了,对于小孩子的我们来说还是不难走的,抬一会水来回得个把小时,我走在后面,妹妹走在前面。大一点的时候我与妹妹轮流着去沟里挑水。
抬水那时候,全庄里的人共用一个泉眼,用水高峰期的夏季,谁起的早谁家就有清水用,晚了泉眼里的水都只剩下一丢丢的浑浊的水了,只能等水在泛出来,积多了在舀。牲畜喝水都是中午从家里拉到沟里专门用来饮牲口的泉眼饮的。那时候的山沟有很多野草,很多紫色的小蝴蝶,泉眼里有很多小青蛙,还有浮在深处的水藻,以及自由自在的小蝌蚪们。
到了我们都能够挑水的时候,那个记忆中出了很多年水的泉眼筋疲力竭,干枯了。于是又换到了旁边的山沟里,路更加难走了,崎岖不平,坑坑洼洼,还是特别斗,是大人走出来的台阶路。十来岁的我们,每天要早晚挑两回水才够家里用度。那时候挑着两大桶水,在那样难行的土路上来来回回,所以我有着常人没有的宽肩膀吧。辛亏很早爸爸就挖了一个水窖,下雨的时候自动储水,下雪的时候我们往里头铲雪,水窖里的水,常年用来饮牲口,洗衣服,源源不断似的。后来水窖有渗水过,修过一次。再后来家里有了水井,它有渗水就没有管过了。也是那些年,父亲挑水的话我们就放假了。也是那些年,几乎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口水窖的。
再后来,断断续续邻家都打了水井,沟里的泉眼水也少了,于是几家关系好的人说好了就可以无偿共用一口井里的水。于是在井辘轳旁,从用两只手打水,到用一只手打水,从用两只手扶着扁担小心翼翼的挑水,怕水溢出去洒了,到后来能用一只手扶着扁担,水桶里的水也不会溢出来,大步流星的走回家。这境界也是日积月累练出来了。那些年,我家也尝试着打过一口井的,位置在菜园子里面的墙根处,可是没有出水就荒废掉了,如今许是种地填的差不多了。那里现在有几棵长的很好的花椒树。
那些年,记忆中我们是没有洗过澡的,十来年吧,也许父母给擦过,在黄土里土来土去,长年累月,也没注意到多脏。上初中的时候才开始自己打水简单的擦洗,记得第一次洗澡,是在镇上的澡堂。后来每周都可以洗一次澡,是从高中住校有澡堂开始的……
那些年过去了,我家周边的邻居也相继搬家,远行外地发展了,那一年,我家也打了一口井,用机器打的,打井的时候我不在家,只听父母说这口井很深。里面出的水很凉很清,往后用水才方便了,牲畜用水,洗衣做饭,只用电泵抽出来就可以了。十几年了,井房破旧了许多,井水依旧充足不断。
再后来,政府给村里通了自来水,可做饭,洗澡,更加方便了,可是我们用习惯了井水,自来水基本是没有用的。
日益便捷的生活,满足了应有尽有的用度,也满足了天花乱坠的物质欲望。让很多人都忘了过去的艰难日子,回想那些年,才会珍视当下的一滴水,一粒米,一朝朝一暮暮。
(文/水犹寒)
支付宝转账赞助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微信转账赞助
微信扫一扫赞助